借用經濟學者的一句話:無論多少輛馬車相加,都不能得到一輛火車。
如今,智能電動車與傳統汽車,底層邏輯已然不同,而傳統汽車的代表BBA是時候該落下神壇了。
產品力還能支撐品牌溢價嗎?
前段時間,相信很多人都被“燃油車大降價”的消息刷屏了,20萬的C6老氣橫秋,12萬的C6成熟穩重“沒有賣不動的車,只有賣不動的價格……”
這樣的盛況和電氣化的沖擊不無關系:每賣一臺新能源,就有一臺燃油車失去客戶。當合資的品牌力不足以支撐產品溢價的時候,顯然只能通過降價來達成銷售業績,除了身處輿論旋渦的合資品牌之外,豪華品牌也不例外。
現在奔馳、寶馬、奧迪在終端市場上均有兩到三成的優惠。當人人都能買得起BBA的時候,恰恰是人人都不想買BBA的時候。這到底是為什么?
豪華,正在被重新定義
BBA也造電動車,但為啥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始終一般?深沉原因就是豪華品牌賴以生存的“豪華”,正在被重新定義。以前買車看發動機、變速器、底盤、用車成本,現在買車看電池、續航、充電效率、車內大屏、影音娛樂、OTA、輔助駕駛。汽車除了逐步電氣化,智能化成了豪車新標準。現在BBA所做的電動車,相比于新勢力所做的電動車,就像是裝了Windows系統的諾基亞。無論是奔馳EQ系列也好還是寶馬iX,它們的身上都有燃油車型的影子,而特斯拉、比亞迪、蔚來、小鵬,它們身上會帶來一些令人眼前一亮的創意。
是時候收起豪華品牌的傲慢,當然,傳統豪華品牌也是有自己可取之處的,座椅、真皮、音響……
不過,代表豪華的座椅加熱/通風/按摩/腰托/腿托五件套成為中端車型的標配。以往豪華車的高配車型上才會配備的靜音玻璃,如今也同樣下放到了20-30萬級。除此之外,還有音響、皮革、空調系統等等。這些配置的下沉,讓豪華品牌的傲慢少了資本,沒有少傲慢的態度。
BBA的服務態度:“可持續性地竭澤而漁”,未來,豪華品牌的另一重定義是服務。實施電動化戰略的傳統巨頭們,銷量不高問題不少,奔馳EQC多次被車主投訴,寶馬車型已經成為投訴榜長期榜首,而且召回N次,也沒有直面問題。
除了產品問題之外,這些巨頭還開始通過車輛升級服務收費,比如最近寶馬在國外推出了座椅加熱、方向盤加熱等訂閱服務,一年套餐的訂閱費分別為1184元、619元;之前奔馳就推出了“付費解鎖后輪轉向功能”,年費4998元。
在用戶服務方面,BBA簡直可以說是“可持續性地竭澤而漁”。轉型意味著放下手里正在收割的果實,想要去全身心地投入全新的變革之中。BBA的傲慢注定它們的轉型之路充滿艱難。
寫在最后:一百萬的燃油車駕駛體驗感未必比得上三十萬的新能源車,一百萬的豪車配置卻普及在三十萬的新能源車上,緩緩墜落之時,BBA還不該醒一醒嗎?